廣東省菌種保藏與應用重點實驗室依托于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于1987年7月經原廣東省科學技術委員會、原廣東省計劃委員會和廣東省財政廳批準立項建設,1990年12月建成驗收,1998年立項進行二期建設,2000年6月通過驗收,2002年立項進行三期建設,2005年11月通過三期建設驗收。實驗室現有面積3000平方米,建設總投入2452萬元,其中廣東省投入1017萬元,其他部門及自籌1435萬元。
實驗室現擁有國際先進的儀器設備近百臺(套),具備開展微生物學領域細胞水平、分子水平和基因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研究的工作環境和實驗條件,研究實力不斷增強,學術水平和學術地位不斷提高,具有較強的科技綜合競爭能力,完成科研成果的質量和學術水平以及應用技術創新能力處于國內同類研究機構的前列,為廣東省深入開展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微生物菌種保藏以及微生物學領域的重大應用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廣東省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了較大的創作性貢獻。
實驗室積極主持和承擔了國家食品安全“十五”重大科技專項、國家863、國家基金、國家科技型中小型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國家發改委生物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教育部產學研項目、粵港招標項目以及省市科技計劃項目等,促進了學科的發展,獲得了社會的認可。先后共承擔科研項目近270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55項,成果水平絕大多數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獲得國家、省科學技術獎35項;申請專利100多項,授權專利40項;在國際、國內核心等刊物發表論文672篇,其中SCI收錄45篇;開發、轉讓成果100多項,負責起草、參與制訂10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2006年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在粵科研機構中排名第二,為全國特別是廣東省的食品、醫藥、輕化工、環保和農業產業的一大批龍頭和骨干企業提供了生物高新技術成果,極大地促進了生物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了政府和社會的矚目及廣泛認可。與此同時科技成果的產業化也取得較大的成效,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南方微生物學科發展和相關行業的技術進步,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科學效益。目前正在廣州市科學城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基地。
實驗室建設二十多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有關部門和省科學院支持和指導下,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為廣東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苦練內功,引進和培養中青年骨干隊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建立健全以“績效”為中心的人事分配制度,以體制和機制創新保證科技創新。在省科技廳組織的1998-1999年、2000-2002年及2005-2006年重點實驗室評估工作,實驗室連續三次被評為省級優秀重點實驗室。